#read# 把不安当作朋友:如何直面我们内心的冲突

这是一本看透现代人内心世界的心理学著作,它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会在书中发现自己的内心冲突:

为什么缺少安全感?

为什么总是想要逃避?

为什么会心累?

为什么感到活着很麻烦?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为什么道理都懂却做不到?

为什么感到孤单却不想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

日本知名心理专家、精神科医生、作家冈田尊司,在几十年的临床治疗和调查研究中,为无数年轻人解决了情绪问题和精神危机。这本书从各种各样的人生中总结经验,用地道的心理学解读不安的精神状态背后的心理成因,教你如何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修复自我,找到与他人、外界相处的勇气,以及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 1
  • +9番茄
  • 2768只自习生围观
  • 2020年10月1日 23:26打卡
  • 3 年,5 月前有动静
  • 引用
  • 举报
最近犒劳过的人

  • aicgs
  • 3 年,5 月前
  • 2020年10月1日 23:27
  • 卡主

“感觉麻烦”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一些在普通人看来并不是很严重的事情,对于“感觉麻烦的人”来说,却可能会让其产生负担感,严重时甚至会因此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如果这类人只占极少数的话,还可以将其归咎于当事者自身的问题,但是如果这类“感觉麻烦的人”的数量达到了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恐怕就不能再简单地说是因为懒惰或者没有干劲导致的了吧。

这种“感觉麻烦”的状态,在精神医学上很可能会被诊断为是一种“抑郁”。但实际上,通过与这类人的接触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他们也会有不想去上班上学、情绪低落、寝食难安等表现,但是“感觉麻烦”的心理是要先于这些产生的,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在变得抑郁之前,是先会有“感觉麻烦”的想法。他们为了逃避麻烦的事情,结果却使事态变得更糟,最后被逼走投无路,才表现出接近“抑郁”的状态。

顺便说一下,性格忧郁的人往往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如做事认真、诚实、责任感强、从不偷工减料的这类人,可以说这和天天把“麻烦”挂在嘴边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外,还有一些表现为“间歇性抑郁”的人,大多原本也是很开朗的、在社交场合十分活跃的人,而这与常年“感觉麻烦”的一类人,也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这么看来,将问题归咎于“抑郁”的状态,也只能算是捕风捉影而已。

既然不能被当作是抑郁症,那么这种对凡事都“感觉麻烦”的表现,又是因何而起的呢?而且,这种状态还会一直慢性持续着不被人所察觉。

·显在的三个因素

在我常接触的这类人群中,能明显地感觉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存在。

其一,这类人渴望能成为一个完美理想化的人,或者是过上一种轰轰烈烈的人生,一旦现实中呈现出的是一种不完美的自己或者平凡的人生,就容易产生“活着没有价值”的想法。基于这种追求完美的想法,感觉自己也必须是足够特别的人才行,这种被称为“自恋型”。也就是说,在这种强烈自恋的状态下,一旦现实不如其意,就会觉得一切都了无意义,非常的麻烦。认为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总是碌碌无为。因为其设定的目标过高,所以反而无法满足于平凡普通的生活状态。除了轰轰烈烈的事情外,其他都是让人感觉麻烦的事情。

其二,就是对于生存以及自己的存在这件事,没有找到任何的意义和价值,往往会陷入虚无或绝望之中。否定自己,觉得所有人都不会爱自己,甚至会做出一些自残的行为,这种被称为“边缘型”。在这种边缘化的强烈想法下,即使有能力、有机遇去取得成功,但仍然无法改变在他内心中空虚感的产生,最终还是会觉得所有的事情都很麻烦。

上述的“自恋型”与“边缘型”都属于非常现代的问题,但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在迅速增加的。那就是“想要从生活的痛苦与麻烦中逃离”的这种心理,更直白些说就是,这种“感觉麻烦”是一种心理上的病态。想要从人世间的烦恼中逃离,想要回避现实中的问题,这被称为“回避型”。目前对于“自恋型”和“边缘型”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学者

们对于“回避型”问题的了解还不够充分。

虽然说感觉活着十分的麻烦,但是也没有严重到走投无路想要去死的地步,所以就只是一直维持着一种“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生活方式。实际上,这样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多。那么与这种状态关联最深的,应该还是“回避型”的问题。本书讨论的中心也正是由这种“回避型”问题所导致的“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特征,就是缺乏自信、害怕被别人轻视,所以会对于一切与社会有关的事情或者是与别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等,都采取回避的态度。

目录 · · · · · ·
前 言
第一章  活着尽是麻烦事
与他人见面很麻烦
让自己努力很麻烦
被期待很麻烦
把竖着的东西放倒很麻烦
去学校上学很麻烦
做决定很麻烦
走上社会很麻烦
恋爱很麻烦
成家养育孩子很麻烦
依赖别人很麻烦
活着很麻烦
第二章  何谓“回避型人格障碍”
“感觉麻烦”的本质是什么?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诊断基准
对他人的批评或拒绝很敏感
恐于构建亲密的关系
即使是亲密的关系,也不愿意袒露自己的内心
过分在意周围人的目光和他人的评价
自己不可能被他人喜欢
较低的自我评价,觉得自己是毫无长处的人
对实现目标或新的挑战,抱以消极的态度
类精神分裂型人格
只担心坏事的发生及其可能性
不会主动想要与人打交道
从生活中获得的快感很稀薄
回避亲密关系或两性关系
面对争执和没有逃避余地的环境会很有压力
本质性的病理就是想回避受伤害
村上春树表现出的回避型人格
与社交恐惧症的关系
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关系
第三章  回避型人格与回避型依恋
婴儿时期不会“感觉麻烦”?
“感觉麻烦”的根源
维持“羁绊”、生存的结构
回避型的生存策略
“回避型人格”与“回避型依恋”的异同点
“回避型人格”与“恐惧·回避型依恋”
回避纠纷的“回避型依恋”、进退两难的“回避型人格”
回避型依恋产生的原因
没人照顾的孩子
佛教中对“依恋的舍弃”
后天的培养胜过遗传因子
感觉与他人接触不愉快的理由
与母亲关系淡薄带来的问题
过早的自立也要注意
支配与强迫会催生出另一种回避型
……
第四章  “不想受伤害”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第五章  “回避型”越来越明显的现代人——是适应还是进化
第六章  与“回避型”的人和谐相处的方法
第七章  让“回避型”得以缓解的生活方式
第八章  不再羞耻和害怕,让自己自由生活的方法
后 记

作者的近日打卡

猜你喜欢

内心充满恐惧的时候 - 某些事只要一想到就会内心充满恐惧这可如何是好
两个朋友(2)第二个朋友告诉我如何跳出信念监狱: - 发现信念系统比如一旦这样我就需要那样 , 检查信念系统,摒弃信念系统 , 插入新
说说性与“想要”,如何调服欲望(3) - 3)“自”造的快感 , 好了,始动念头没察觉回收到,刺激物出现了(常有的事),怎
说说性与“想要”,如何调服欲望(5) - 5)补充与总结 , 佛法说一件事情能成是因缘成熟了,卡车相信调服欲望这件事也是如
说说性与“想要”,如何调服欲望(1) - 1)停止扭曲 , 首先请诸位想一想上厕所和性是不是有很多很多类似之处,同样的器官
人际交往的恐惧 - 一年前的经历让我仿佛看到了原因 , 一年前我在培训机构学习英文 , 我的英文老师
抛弃与隔离,如果运用得好,力量很强大 - 把两者结合起来,饶有兴致地运用,它们可以像手枪一样打碎一个人的精神和情感;加上一
心理坑洞、渴求与爱 - 同样是奋斗和努力,动机不同,其后的精神状态截然不同。当一个人与真实的自己(本体)
大学生怎么走出抑郁症的折磨?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们选择以极端方式草草结束生命,令人扼腕叹息!对此,
“我讨厌那些头脑发达四体不勤的年轻人” - “我讨厌那些头脑发达四体不勤的年轻人,他们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不做。这根本就不是现

合作伙伴

线上在线自习室晚自习。番茄工作法、四象限、打卡、作业清单、作业辅导、作业交流、作业跟踪、作业计划、个人宣传相关内容

行恒 © 行恒 2013